陈迎竹:编辑大自然该由谁同意?
作者:陈迎竹 只有把敏感的研究控制在实验室之中,直到人类的精英取得专业共识才放行。这看似保守,但或许是避免超越人类想象力的悲剧太快降临的笨方法。 近20年来,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很多技术突破带来整个
作者:陈迎竹 只有把敏感的研究控制在实验室之中,直到人类的精英取得专业共识才放行。这看似保守,但或许是避免超越人类想象力的悲剧太快降临的笨方法。 近20年来,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很多技术突破带来整个
作者:邓曦泽(中国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年11月26日,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当月在中国健康诞生。一时舆情哗然,中国内外,学界、
2018年11月,兰德公司发布评论文章《What Does America’s Political Polarization Mean for Competition with China?》,文章
作者:张锋(中国南海研究院兼职教授) 美国政治和外交精英集体对华“幻想”破灭、趋于反华或者至少不再对华友好,是这两年来美中关系话语的一大趋势。最新的一个例子,是胡佛研究所和亚洲协会会同30多位美国国
德国马歇尔基金(German Marshall Fund)比利时布鲁塞尔(Brussels)2018年 12月4日 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 谢谢伊恩(Ian)的热情介绍。诸位早上好,
作者:朱天元 1906年,在西洋考察宪政的军机大臣戴鸿慈在旁听完美国的国会辩论后,曾经不无赞叹地在考察日记中写道:“然文明国人,恒以正事抗论,裂眦抵掌,相持未下,及议毕出门,则执手欢然,无纤芥之嫌。
作者:周泽雄 一 《洛杉矶时报》报道过白宫放映厅的一项统计,美国总统最喜欢的好莱坞电影是《正午》(High Noon)。美国总统大多看过这部电影,二战英雄艾森豪威尔看过三遍,比尔·克林顿看过十七遍。
作者:荣剑 在中美关系面临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和最复杂多变的时刻,中国从党政高层到民间人士,都在普遍关注美国政界、商界和知识界所发出的有关中美关系的各种声音。我和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黎安友教
作者:张望(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教养学部副教授) 2018年,是日本明治维新150周年。 谈到这一段历史,中国人常常潜意识地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其中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同样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入侵,为什
作者:[美]杰伊·温尼克 著 李迎春 张园园 钱雨葭 译 4月12日下午1点15分,富兰克林·罗斯福举起手指了指他的后脑勺,说:“我的后脑勺痛得厉害。”然后他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有醒来。“我一进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