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自己
我始终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欲望,不求改变世界的秩序。 ——康德
我始终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欲望,不求改变世界的秩序。 ——康德
编者按:本文系2024年2月阿里公益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罗翔教授,为1.5万余员工所做专题分享的摘要。 1 智慧和知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知识或者说是信息高度爆炸化的年代
文/冯新平 伊恩·麦克尤恩,这位当代英国文坛的杰出作家,其创作生涯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学冒险,始终致力于突破文学的固有边界。从早期作品《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那些惊世骇俗、弥漫着哥特式诡异氛围的
文/李海燕 本文是日本房地产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我们讨论日本房地产过去100年发展历程的时候,有一个无法回避且也很吸引人的问题。那就是:198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个无比庞大的话题
By Michael B. G. Froman In early February, as he flew in Air Force One above the body of water he’d
文/李瀚明 3月23日是李光耀十周年的忌辰。从2015年李光耀撒手人寰以来,亚太社会乃至世界的国际关系,早已大为变化。 每当谈到新加坡的时候,不少人会将之与香港对比;而当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将李光耀
文/冯雅琼 美国历史学家卡尔·文纳林德(Carl Wennerlind)的《信用之灾:暴力、钱荒、泡沫与英国金融革命》(后文简称《信用之灾》),近期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了中译本。该书英文版问世于
文/劳东燕 最近对《肖申克的救赎》有一些新的理解。此前我并未深思过,监狱题材本身并不讨喜,片中又没女性角色,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推崇与喜欢这部电影,而且不分国别与性别。 电影讲的是越狱的故事,但又不
文/唐小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01 一位乐观的公共言说者 可能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胡适的接触、了解、研究也是有 20 多年的时间了。通过胡适的一生你会看到,他其实是现代中国公共舆论一个非
3月8日,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世界银行前行长、美国前贸易代表罗伯特·佐利克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佐利克指出,美中两国的交往历史其实有两百多年,其中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潜在的或现实的大国、传教士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