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波:日本的近代,为何至今仍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作者:徐静波 一 在日本近代政治史的研究上卓有成就的三谷太一郎教授,在他八十一岁高龄的2017年,推出了由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本的“近代”是什么——问题史的考察》(以下简称“本书”),在日本的学界和社
作者:徐静波 一 在日本近代政治史的研究上卓有成就的三谷太一郎教授,在他八十一岁高龄的2017年,推出了由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本的“近代”是什么——问题史的考察》(以下简称“本书”),在日本的学界和社
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已超越国家的边界,核心技术层出不穷。任何民族想要拥有每一种核心技术,以便可以万事不求人,违反了经济全球化的真谛。 作者:文贯中(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美国三一学院
作者:刘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以前听说过一句话: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多数人,而是看少数人的权利是否得到保护。要我说,还有一个更过硬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的”
作者:唐辛子 因为有给女儿写成长日记的习惯,我写过不少介绍日本教育的文章,所以经常被问到:“你觉得中国教育和日本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做概括,我觉得:中国非常重视“精英教育
作者:任剑涛 摘要:与人民共和国相伴随的中国当代政治学走过了70年历程。这是一段前接晚清、民国肇始的现代政治学,后启与中国主题凸显的政治学建构的发展过程。中国当代政治学的国际与国家主题出现两轮循环,
我主张人人都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但又必须同时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这样才能吸收别人的长处。如果采取极端的民族主义立场,那么中国便必须放弃一切源于西方的科学与技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在个人层次上,我主
采访:凤凰网 受访:任剑涛 问:从政治学的慨念出发,“国家”、“祖国”和“政权”,这三个词应该怎样理解? 答:首先说明一下,这种词语的混淆,可能属于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学术术语的严格性和
作者:朱桂英 威廉·曼切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叙事开始的1930年代,美国首都华盛顿出现了一座非常特别的建筑,有雄伟的大理石立柱和庄重的神祗雕像,人们需要穿过广场,拾阶而上,从刻有“法律之下人人平等”
作者:遐思客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冷战甫一结束,美国政治学领域两位有师生关系的重量级学者,塞缪尔·亨廷顿 (Samuel Huntington) 和弗朗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作者:资中筠 现在大家都很关心中美关系。我对中美关系的看法是,今后的中美关系里,起决定因素的是各自国内怎么过这个坎,而不取决于具体在一个事件上,在外交上怎样去运作。当然,突发事件的运作也很重要,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