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精英教育有何异同
本文原载《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2015年9月 作者:伍国 我一向认为,在美国的不少华人对美国精英教育的实质存在认识误区。第一个误区是逃避式的,就是觉得我们不去追求所谓的“成功”,只要平平淡淡就好了。
本文原载《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2015年9月 作者:伍国 我一向认为,在美国的不少华人对美国精英教育的实质存在认识误区。第一个误区是逃避式的,就是觉得我们不去追求所谓的“成功”,只要平平淡淡就好了。
作者:高利民 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 消费降级是2018年的热门词汇,汽车销量出现了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下降,榨菜和方便面的销量上升,有人将其解读为消费降级,尽管其中存在误读,
本文原载《同舟共进》2016年7月刊。 作者:郑异凡(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俄罗斯研究中心顾问) 托洛茨基在《斯大林评传》一书中认为:“斯大林不是靠他的个人品质,而是靠无个性的机关帮忙才掌握权柄的。
作者:大道 荣升 一个视频片段中,日本NHK电视台在街头采访日本青年观众,问“你愿意为国而死吗?”所有的被采访者几乎都说出了类似“不会”的言论,最狠的说法是“要人家为它而死的国家,就让它灭亡好了”。
作者:朱大可 就其本性而言,任何文化史都是欲望史,它向人们揭示了欲望生长的进程、表达形态,以及欲望发生的机制和原因,人处理欲望的各种手法,等等。与传统文化史相比,欲望史将更明澈地展示文明的历史本相。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1979年哈佛大学傅高义(Ezra Vogel)教授在美国出版了题为《日本第一:对美国的教训》的著作。这本书马上被翻译成日文,于1980年出版。在日文版
来源:公众号-上海美国研究 1981年,17岁的苏州少年朱锋机缘巧合地开始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学习。彼时,中美两国之间交往正变得日益活跃。北京大学里的中美学术交流氛围浓厚,令他认识到美国
本文选自《历史深处的忧虑》一书 作者:林达 卢兄:你好! 我尚在犹豫如何继续写下去的时候,你的回信已经来了,说是很有兴趣看我写下去,我试试看吧。 美国的自由不身临其境是很难想象的。我一旦动手写,就发
作者:邓晓芒 摘要:中国人的道德底线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传统的血缘亲情原则和家族等级原则,它在当代的陌生人社会中已经暴露出了极端的不适应,成为官员腐败、环境污染、毒食品泛滥、以邻为壑等丑恶现象的文化根
作者:商灏 细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教授的重磅新著《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深感其强大的思想力量和逻辑力量,非常同意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在该智库1月21日为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