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中国政治改革
作者:郭良平(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高级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它导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延续至今,使社会主义仍然有现实意义,也是中共坚持并看
作者:郭良平(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高级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它导致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延续至今,使社会主义仍然有现实意义,也是中共坚持并看
作者:刘远举 埃塞俄比亚空难无人生还,这其中包括8名中国乘客,在中国舆论场引起一片哀悼之声。 然而事情往往会向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本来是一场单纯的技术性事故,随即演变为不同的社会舆论事件。 空难中罹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最近四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品安全事件成为中国的特大社会新闻,在社会各阶层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但这实在是说不上新闻,只是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这些年来不知道
作者:任其然 如果有人说,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许多人一定会站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派胡言。毕竟,从1929年大萧条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缺乏强力政府的监管”与“自由放任的
作者:俞敏洪 利用来回奔波的零碎时间,阅读了余世存的《大民小国》。余世存1990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算起来不仅和我在同一个学校读过书,而且在同一栋楼里待过。当时北大西语系的男生和北大中文系的男生,都
作者:原力 1993年夏,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全世界广泛而激烈的争论。 文中首次提出”伊斯兰世界到处是流血的边界”
作者:郭良平(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今年(本文首发于2016年06月11日——编者注)5月16日是文化大革命爆发50周年。从90年代起,”毛泽东热”就不时成为
作者:许章润 一、“封建制度建立了近代国家的基础” 晚近三百年的全球现代转型,在法政层面,其宗旨,其任务,不外“建设现代国家”。其间约分两层,而第次伸展提澌。一是完成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实现从朝代国家
作者:许倬云 杨庆堃先生讨论中国人的宗教时,曾将建制性的宗教放在一边。其实在这一方面,中国近代百年来,也未尝没有值得注意的现象:建制性宗教的世俗化。人生在世,忧愁烦恼、苦多乐少,不得已时寻求解脱,大
太平天国是一场叛乱还是革命?外国势力的角色作用如何?历史是国人的宗教。如何跳出以中原为核心的正统叙事? 作者:徐瑾 唯有在对比之中,历史才充满了探索的可能性。 在清宫戏的流行中,大家惊讶于乾隆是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