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功秦:从“通州人质事件”看文明冲突
文/萧功秦 由于这种封闭状态下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优越感,使中国的皇帝到臣民,都对外部世界的知识极度缺乏,由此造成的文化误判与战略误判,又进一步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这里可以讲一件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人很少知
文/萧功秦 由于这种封闭状态下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优越感,使中国的皇帝到臣民,都对外部世界的知识极度缺乏,由此造成的文化误判与战略误判,又进一步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这里可以讲一件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人很少知
文/吴思 东汉中平二年农历二月己酉(公元185年3月28日),皇都洛阳的南宫起火。这场大火烧了半个月,烧掉了灵台、乐成等四座宫殿。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洛阳的皇宫说:”两宫遥相望,双阕百余尺。
文/阜成门六号院 义和团身上表现出来的落后性和破坏性,本质上是清王朝专制之恶,与西方殖民主义之恶,在农民身上的反射。 笔者既不同意完美化义和团,也不同意妖魔化,完美化是纵容弱者的愚昧之恶,妖魔化是纵
文/阜成门六号院 在人类的冲突中,“站在文明一边”的立场,看似充满了道德合理性,其实不尽然。有且仅有文明本体受到侵犯,行使自卫时,我们这样说才是合乎正义的,比如二战时盟国抵御法西斯的战争。其他时候“
文/秦晖 这样一种以私制私、设事防事、乱极立法、法密生乱、用人而疑、疑人而用、六道轮回、循环千年的政治怪圈,岂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温情脉脉的理论所能解释的?应当说,这种吏治上的精巧设计在传统政
文/秦晖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与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以后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承平之时,“秦制”不像“封建”那样领主林立多内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国崛起”的成就。英国经
文/秦晖 明朝的末代皇帝——以其年号而被称为崇祯帝的明思宗朱由检,在我国历史上的历代亡国之君中,是最受后世舆论同情乃至赞扬的一个人。 清代纂修的《明史》称颂他“承神(宗)、熹(宗)之后,慨然有为。即
1368年,朱元璋创建明朝、立八股文;但丁《神曲》诞生已60年,薄伽丘写完了《十日谈》,西欧人开始觉醒。 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相权;英国大宪章发布逾170年,已确立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
文/刘刚 倭国自有独立心 真正的“唐化”,是隋炀帝开的头,但日本人认同的却是唐朝。 唐与日本,从未有过正式的外交,遣唐使滔滔而来,遣日使却绝迹了。以“天可汗”自居的大唐皇帝,带着傲慢与偏见,躺在天朝
文/程美东 甲午之痛让中国人久久挥之不去。虽然时间过去了快120年,但甲午战败给中国带来的耻辱和悔恨依然充满着很多中国人的心头。这样局面的形成,主要不是因为中国人心胸不够宽广,而是自甲午以后日本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