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百年看四十年:中国人如何重建文化自信
作者按:我在《文史哲》创刊七十周年纪念会上,以“在文明互鉴中焕发真正的文化自信”的标题,作了十五分钟的主旨发言,此后,我对发言稿作了进一步充实扩展,增加了一些历史资料,写成这篇文章。 文/萧功秦 只
作者按:我在《文史哲》创刊七十周年纪念会上,以“在文明互鉴中焕发真正的文化自信”的标题,作了十五分钟的主旨发言,此后,我对发言稿作了进一步充实扩展,增加了一些历史资料,写成这篇文章。 文/萧功秦 只
有本书叫做《科学的故事》,作者是清华大学教授吴国盛。里面有不少有意思的观点。 关于科学的诞生,开篇第一句话是——“科学不是技术。” 科学和技术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分不清这一点的话,就很容易得出“古代中
【摘要】清乾隆朝河南学政林枝春奏准禁毁三教堂。在乾隆帝的首肯下,三教堂案逐渐演化为一场由上至下的全国性清查运动,并留下较为完整的有关档案。近年来,学界在华北各地的田野调查中,相继发现大量有关三教堂的
文/杜泽逊 今天一早来到校经处,同学们已放假,赵启蒙君仍在用功。他问我,《永乐大典》引用《史记》,会不会用的是几部残书,因为《大典》引用的《史记》似乎是拼凑的,并非单一版本来源,从明初的《文渊阁书目
文/易中天 普里戈任死了,不禁让人想起韩信。 当然,瓦格纳组织这位创始人乘坐的飞机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我们不清楚,也不敢妄测。联想到韩信,也可能是妄想。 不过,韩信这人,还是值得一说的。 他是成功者,
文/陈季冰 我很少看电视,所以也没有看过《梦华录》这部热播剧。从人们的许多谈论中得知,这是一部以北宋中期开封城为背景的古装剧,据说还借用了关汉卿杂剧《救风尘》中的一些元素。 这部电视剧的得名想来是源
对中国而言,“国家”(nation-state)是绝对的舶来品。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国家形态,从理念上讲,属于人类早期文明时代催生的、理想化的“天下”国家,这是一种“君政”时代的政治产物,但并不是一
作者: 张宏杰 一 日本人的近代化之路,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简单叙述改革内容,并不足以说明明治维新的特殊之处。 明治维新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推进之顺利,落实之彻底。短短一二十年之间,日本就从类似
问=经济观察报 答=任剑涛 问:一般我们通常认为,儒家的衰落是从近代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开始的,你觉得儒家的衰败深层原因是什么?经过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碰撞,儒家——包括海外新儒家,是否完成了对这种冲击的回
文/饶毅 编/先知书店 第一点需要说明,中国流行一百多年的一种说法:“中国古代有很好的科学传统,到明清后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是误传。误传含有善意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国人希望中国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