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平评《钢琴课》:在历史褶皱中打捞人性的时间标本
文/冯新平 伊恩·麦克尤恩,这位当代英国文坛的杰出作家,其创作生涯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学冒险,始终致力于突破文学的固有边界。从早期作品《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那些惊世骇俗、弥漫着哥特式诡异氛围的
文/冯新平 伊恩·麦克尤恩,这位当代英国文坛的杰出作家,其创作生涯宛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学冒险,始终致力于突破文学的固有边界。从早期作品《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那些惊世骇俗、弥漫着哥特式诡异氛围的
文/李晓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作为二战后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自1971年“尼
文/如松 我在《如松看货币之道》的书中就已经推断全球化即将结束,时间仅仅八九年,逆全球化就已经到来而且已经成为这个世界多数人的共识,真正体现了“时间能够改变世界”这句话。 过去数月不断有人谈论通货紧
文/KAI BIRD 1954年春的一天,罗伯特·奥本海默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外偶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自1947年起担任该研究院院长,而爱因斯坦自1933年逃离德国以来一直
作者:斯洋 2019年10月1日是中共建政70周年。与此同时,美中关系也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中美建交40年后,美国对开始于尼克松时代的接触政策不再抱有希望,美中双边关系似乎进入更具敌意的时代。从最初的
本文节选自《美国研究》2019年第2期,原标题《选择国内战略 定位中美关系》,内容略有删减。 作者:达巍 国内战略取向是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过去40年,中美两国国内战略取向的契合是中美关系取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如果说前些年人们讨论得最多的是中美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近来随着两国之间贸易战不断恶化,人们思考的问题不再是会不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而是这个陷阱
作者:陈伟 美国众议院议长莱特(Jim Wright,1987-1989 任职)精彩地评论说:「里根总统执政六年以来,我们大家一口咬定他是个糊涂蛋,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当里根自
近日,美国媒体刊载作者名为初晓的文章,结合其《中国幻想》一书的读后感受,分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以及美国朝野各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的认识问题,现摘录如下。内容略有改删。 特朗普总统上台之后,美
作者:惟库|ECHOWEEK 国家格言通常是一条短语,用来描述该国的目的或动力。它可以出现在一国的国徽、硬币或纸币上。不过,也有一些国家没有指定自己的格言。 我们知道,在美元中显著的位置有一句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