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时刻:美方亲历者记忆中的中美建交风云
本文节选自VOA“美中建交40周年”专题文章《打破坚冰的时刻:亲历者回忆美中建交风云》,略有改动。 从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跟周恩来总理“跨越最辽阔海洋”的握手,再到197
本文节选自VOA“美中建交40周年”专题文章《打破坚冰的时刻:亲历者回忆美中建交风云》,略有改动。 从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跟周恩来总理“跨越最辽阔海洋”的握手,再到197
本文原发表于2016年1月 作者:郑永年 对中国的外交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中美之间是否能够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了,即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尽管历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大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但人们有
作者:沈志华 最近一个时期,中美贸易战和华为孟晚舟事件引发国内外热议,人们都在讨论:如果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今后世界是否会倒向曾经为美苏之间的冷战格局。作为冷战史研究学者,我希望能从历史角度剖析彼时
本文为旧作,原载《经济观察报》2011年5月4日,原标题“苏联解体20年祭” 作者: 金雁 戈尔巴乔夫一个人的“背叛”,就能掀起这场群众性的“愤怒声讨”运动吗,就能够葬送掉“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吗?就
作者:陈季冰 近期发生的一波三折的悲喜剧向人们强烈地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即便美中两个大国之间目前尚未陷入全面对抗和冲突,这种全面对抗和冲突也日益迫近。 这令人想到了一个名词:修昔底德陷阱。 恰好,就
作者: 岳健勇 能否在尽可能有利的国际条件下构建起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真正关键所在。中国何以破局?依笔者个人浅见:破除全球化迷思,抑制“大跃进”冲动,以及重塑国家角色。 一、中美
内容提要:本文从全球视角探究美国在世界政治潮流中的作用。从建国到冷战结束前,美国成为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全方位影响和引领作用的大国。冷战后的美国政治仍然对世界政治潮流产生
1946年1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演讲中,他说:“从波罗的海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
作者:邓聿文(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 美国副总统彭斯日前在哈德逊智库火力十足的对华政策演讲,很容易被联想到二战刚结束不久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铁幕演说”,后者当时对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