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利:未来几十年,人类可能会被困在无机物的梦境里
2012年,《人类简史》问世,随即被翻译为65种语言,全球畅销2600万册,成为现象级的畅销书。2014年,《人类简史》中文版出版,至今已有超过20万读者打出了平均9.1分的高分,在豆瓣图书top2
2012年,《人类简史》问世,随即被翻译为65种语言,全球畅销2600万册,成为现象级的畅销书。2014年,《人类简史》中文版出版,至今已有超过20万读者打出了平均9.1分的高分,在豆瓣图书top2
文/劳东燕 最近对《肖申克的救赎》有一些新的理解。此前我并未深思过,监狱题材本身并不讨喜,片中又没女性角色,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推崇与喜欢这部电影,而且不分国别与性别。 电影讲的是越狱的故事,但又不
文/钱翰 记忆,作为文明的基石,不仅塑造个体的身份,也维系着集体共同体的连续性。哲学的三大经典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都与记忆紧密相连。我们只能从记忆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它不仅
文/吴晨 美剧《上载新生》(Upload)里有不少细思极恐的脑洞。比如,在这个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云端,从而实现永生的数字世界中,生活虽然丰沛无比却并非毫无烦恼。拉近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不
文/钟定胜 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能够见证这个时代的发生和到来,不论对于个人还是整个人类来说,都应该是一大幸事。除了越来越高的智力表现水平以外,更加值得欣慰的是,从目前各种不断展露头角的人工智
文/杨晓民 诗歌,作为灵魂震颤的刻度尺,从洞穴壁画上的咒语到数字屏幕上的代码,其载体不断更迭,但诗歌的内核始终是人类生命的自我凝视。当Chat-GPT以“硅基诗人”的身份叩击文学之门时,当脑机接口将
文/陈白 从技术发展的阶段来说,今天担忧人工智能的意识觉醒或许还早,但人类的主体性意识却在慢慢消逝之中。 我们所忽略的“房间里的大象”——科技成就——正在使得人类面对外在和内在的双重危机。 当我们在
文/韩明睿 经济学需要更激进地放弃理性假设。 这几年来,经济学家受到的质疑声不断。由于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被舆论贬低性地称为“砖家”的学者,可能有半数以上都从事经济学相关的
文/王幸华 摘要:卢梭基于自尊而支持自杀或自愿安乐死的论证逻辑是,当生命成为一种恶,一个人无法再拥有一种自尊的生活时,自杀或自愿安乐死是可以被允许的。对此可能有两种反驳。第一种认为,人的生命不是一种
文/后商 法厄同(Phaethon)贸然迁走太阳神的车,驾驶它遨游在天地间,但他又怎是好驭手,须臾之间,马车脱离了法厄同的控制,大地为之灼烧,幸好宙斯赶来救场,但可怜的法厄同被宙斯狠心击死,最后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