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乏的不是自由精神,而是保障自由的制度安排
作者: 黄屏(哲学学者、回响工作室内容总监) “自由”这个现代词汇用起来,有时候让人觉得词不达意。西人有《论自由》、《论出版自由》,有《自由选择》、《逃避自由》,还有“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作者: 黄屏(哲学学者、回响工作室内容总监) “自由”这个现代词汇用起来,有时候让人觉得词不达意。西人有《论自由》、《论出版自由》,有《自由选择》、《逃避自由》,还有“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知青王小波在文革之后游学西方,得出一个结论:自由思维是人的本质,追求智慧是思维的乐趣,参差多态是人生的主要幸福。于是他归国后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杰出批判者,不遗余力地提倡有趣。在这篇代表作中,他以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无论就中国历史还是就世界历史而言,这个时代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转型,乃至政治转型。就经济而言,中国从上世纪8
近日,美国媒体刊载作者名为初晓的文章,结合其《中国幻想》一书的读后感受,分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以及美国朝野各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的认识问题,现摘录如下。内容略有改删。 特朗普总统上台之后,美
本文由新京报书评周刊罗东摘编自张季风著《日本平成经济通论》一书。 一、所谓“失去的二十年”,是一个伪命题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一蹶不振,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经济“失去了十年
作者:徐瑾 人生可以看作就是一场博弈,甚至说赌博,由无数大大小小的牌局构成。升学就业婚姻创业,均是选择。平庸者靠运气,高手靠专业,决定二者格局高下的,其实是思维。后者的成功,往往来自善用对赌思维。
作者:俞敏洪 利用来回奔波的零碎时间,阅读了余世存的《大民小国》。余世存1990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算起来不仅和我在同一个学校读过书,而且在同一栋楼里待过。当时北大西语系的男生和北大中文系的男生,都
作者:原力 1993年夏,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全世界广泛而激烈的争论。 文中首次提出”伊斯兰世界到处是流血的边界”
作者:许章润 一、“封建制度建立了近代国家的基础” 晚近三百年的全球现代转型,在法政层面,其宗旨,其任务,不外“建设现代国家”。其间约分两层,而第次伸展提澌。一是完成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实现从朝代国家
作者:许倬云 杨庆堃先生讨论中国人的宗教时,曾将建制性的宗教放在一边。其实在这一方面,中国近代百年来,也未尝没有值得注意的现象:建制性宗教的世俗化。人生在世,忧愁烦恼、苦多乐少,不得已时寻求解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