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在世界的变局中思考中国发展的问题
(本文为作者在2018年12月11日在一个论坛上的演讲。发表时作者做了个别字句的修改。) 作者:孙立平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这个盛会,按照道理来说,我也是经观的最早的作者。经观一创办,我就在经观写专
(本文为作者在2018年12月11日在一个论坛上的演讲。发表时作者做了个别字句的修改。) 作者:孙立平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这个盛会,按照道理来说,我也是经观的最早的作者。经观一创办,我就在经观写专
作者: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今年是新加坡莱佛士开埠200周年,各方进行着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纪念活动。对新加坡来说,其意义在于认识过去、了解今天和知晓未来。 不过,历史地看,莱佛士开埠
本文为旧文,节选自2008年《科学时报•大学周刊》记者对许章润教授的采访 许章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大学作为知识公民安身立命的居所,其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养成现代公民。现代公民的培养是大学的一个重要
作者:盛洪 贸易与文明,这两个主题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正处在贸易战背景下,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团最近刚到北京来,大家都在关注能不能达成一项双方都满意的协议。 为什么“文明”非常重要?因为人类文明来之不易。
本文为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开学典礼致辞全文。 作者刘宁荣教授,香港大学SPACE学院常务副院长(商学及中国发展)、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执行院长。 作者:刘宁荣 欢迎来到香港大学,
本文是鲁迅先生1932年在北平辅仁大学演讲,记录稿最初发表于1932年11月30日北平《世界日报》“教育”栏。发表前曾经鲁迅修订。 作者:鲁迅 我是上星期到北平的,论理应当带点礼物送给青年诸位,不过
作者:朱大可 就其本性而言,任何文化史都是欲望史,它向人们揭示了欲望生长的进程、表达形态,以及欲望发生的机制和原因,人处理欲望的各种手法,等等。与传统文化史相比,欲望史将更明澈地展示文明的历史本相。
来源:公众号-上海美国研究 1981年,17岁的苏州少年朱锋机缘巧合地开始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学习。彼时,中美两国之间交往正变得日益活跃。北京大学里的中美学术交流氛围浓厚,令他认识到美国
作者:邓晓芒 摘要:中国人的道德底线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传统的血缘亲情原则和家族等级原则,它在当代的陌生人社会中已经暴露出了极端的不适应,成为官员腐败、环境污染、毒食品泛滥、以邻为壑等丑恶现象的文化根
作者:商灏 细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教授的重磅新著《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安全、财富、信仰、公正、自由》,深感其强大的思想力量和逻辑力量,非常同意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在该智库1月21日为这本